2017년 12월 4일 월요일

唐甄의 潛書, 五經

五經者, 心之迹, 道之散見, 非直心也. 仲尼之時, 文籍或多, 而其要者惟此五書. 乃繫易以道陰陽, 序書以明治法, 刪詩以著美惡, 脩春秋以辨邪正, 定禮以制言行. 於是學者力行之暇, 有所誦習 ; 此博文之事, 造道之階也. 至於直指其心, 因人善誘, 則在論語一書 ; 而繼之者又有大學中庸孟子. 此四書者, 皆明言心體, 直探道原 ; 脩治之方, 猶坦然大路. 學者幸生仲尼之後, 入其門者, 隨其力之大小, 取之各足, 尙何藉於五經乎! 取而譬之 : 五經如禾稼, 四書如酒食. 酒食在前, 卽可醉飽 ; 乃復遠求之五經, 是舍酒食而問之禾稼也, 豈不迂且勞哉!
雖然, 五經何可已也! 於易觀陰陽, 於書觀治法, 於詩觀美惡, 於春秋觀邪正, 於禮觀言行. 博而求之, 會而通之, 皆明心之助 ; 第不可務外忘內, 舍本求末耳. 若務外忘內, 舍本求末, 三五成群, 各夸通經, 徒炫文辭, 騁其議論, 雖極精確, 毫無益於身心. 則講五經者, 猶釋氏之所謂戱論, 莊周之所謂糟粕也, 與博弈何異! 是故陽明子曰 : “心如田, 經則田之籍也. 心已亡矣, 而日窮經, 猶祖父之遺田已鬻於他人, 而抱空籍以爲我有此田, 可乎?” 此學經之準也.
近世之於五經, 群疑多端, 衆說蜂起, 不可以不定所從. 子思之後世, 有哲人孔安國, 仲尼之十日世孫也. 仲尼旣沒, 諸儒則講習於塚上, 自漢不絶. 安國尤長於書, 乃其家學, 而又得聞於諸儒之言. 其所作書傳, 必得其眞. 學書者, 舍安國其奚從! 詩之序, 必仲尼之徒爲之. 以序言繹詩意, 論世論人, 言隱而義顯. 大毛公及事荀卿, 其去仲尼之世未遠也. 其創爲傳也, 尊序如尊經. 小毛公又繼成之. 鄭氏遵暢厥旨, 詩之義大明. 學詩者, 舍毛鄭其奚從! 至於左丘明, 身爲魯史, 其所記述, 本末周詳, 典禮彰明. 仲尼取之以脩春秋, 丘明卽史爲傳, 以明仲尼之褒貶, 更無可疑. 杜氏又推五體, 觸類而長之, 以發傳所未發, 春秋之義大明. 學春秋者, 舍左氏其奚從!
自宋及明, 世之學者, 好爭訟而罵人, 爲創見以立異 ; 以其意斷百世以上之事, 繁引曲證以成其自是. 凡周漢以來授受之有本者, 皆草刈而糞除之. 暴秦燒之於前, 世儒斬之於後, 其亦甚悍矣哉!
今人於五經, 窮搜推隱, 自號爲窮經. 此尤不可. 何也? 當漢之初, 學者行則帶經, 止則誦習, 終其身治一經而猶或未逮. 若是其難者, 何也? 蓋其時經籍滅而復出, 編簡殘缺, 文辭古奧, 訓義難明, 是以若是其難也. 今也不然. 訓義旣明, 坐亨其成, 披而覽之足矣. 雖欲窮之, 將何所窮!
甄也老而知學, 寡聞而善忘. 於詩, 患毛鄭之言大同而小異, 說詩無兩是之義, 擇其善者而從之, 以便稱引, 故於詩有言. 於春秋, 患左氏之言太簡, 取觸類而長之義, 以通其所未及, 故亦有言. 使養子寫以爲冊, 忘則檢之. 其於詩春秋之旨, 如聽家人之言, 閭巷之語, 更不勞我心思, 妄起疑義. 書未及爲也. 甄老矣, 禮書繁而未能讀, 且徐俟之. 至於易, 固在道陰陽, 窮性命, 知進退. 然必占事知來, 乃可以用易. 不能知來, 非占矣, 易爲空理矣. 他日若有所受則爲之, 不然, 其亦已矣.
吁嗟乎! 人之於道猶門也, 而不出入於門 ; 人之於道猶飮食也, 乃飮食而不知味 ; 其異於禽獸者幾希矣. 故夫心之不明, 性之不見, 是吾憂也 ; 五經之未通, 非吾憂也.
Share:

0 개의 댓글:

댓글 쓰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