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년 4월 12일 목요일

진심장구 상(盡心章句 上)①

孟子曰: 盡其心者, 知其性也. 知其性, 則知天矣
心者, 人之神明, 所以具衆理而應萬事者也. 性則心之所具之理, 而天又理之所從以出者也. 人有是心, 莫非全體, 然不窮理, 則有所蔽而無以盡乎此心之量. 故能極其心之全體而無不盡者, 必其能窮夫理而無不知者也. 旣知其理, 則其所從出. 亦不外是矣. 以大學之序言之, 知性則物格之謂, 盡心則知至之謂也

存其心, 養其性, 所以事天也
, 謂操而不舍; , 謂順而不害. , 則奉承而不違也

殀壽不貳, 修身以俟之, 所以立命也. 」 
殀壽, 命之短長也. , 疑也. 不貳者, 知天之至, 修身以俟死, 則事天以終身也. 立命, 謂全其天之所付, 不以人爲害之. 程子曰: 心也̖ 性也̖ 天也, 一理也. 自理而言謂之天, 自稟受而言謂之性, 自存諸人而言謂之心. 張子曰: 由太虛, 有天之名; 由氣化, 有道之名; 合虛與氣, 有性之名; 合性與知覺, 有心之名. 愚謂盡心知性而知天, 所以造其理也; 存心養性以事天, 所以履其事也. 不知其理, 固不能履其事; 然徒造其理而不履其事, 則亦無以有諸己矣. 知天而不以殀壽貳其心, 智之盡也; 事天而能修身以俟死, 仁之至也. 智有不盡, 固不知所以爲仁; 然智而不仁, 則亦將流蕩不法, 而不足以爲智矣.

孟子曰: 莫非命也, 順受其正
人物之生, 吉凶禍福, 皆天所命. 然惟莫之致而至者, 乃爲正命, 故君子修身以俟之, 所以順受乎此也

是故知命者, 不立乎巖牆之下
, 謂正命. 巖牆, 牆之將覆者. 知正命, 則不處危地以取覆壓之禍

盡其道而死者, 正命也
盡其道, 則所値之吉凶, 皆莫之致而至者矣

桎梏死者, 非正命也. 」 
, 所以拘罪人者. 言犯罪而死, 與立巖牆之下者同, 皆人所取, 非天所爲也. 此章與上章蓋一時之言, 所以發其末句未盡之意.

孟子曰: 求則得之, 舍則失之, 是求有益於得也, 求在我者也
, 上聲. 在我者, 謂仁義禮智, 凡性之所有者

求之有道, 得之有命, 是求無益於得也, 求在外者也. 」 
有道, 言不可妄求. 有命, 則不可必得. 在外者, 謂富貴利達, 凡外物皆是. 趙氏曰: 言爲仁由己, 富貴在天, 如不可求, 從吾所好.

孟子曰: 萬物皆備於我矣
此言理之本然也. 大則君臣父子, 小則事物細微, 其當然之理, 無一不具於性分之內也

反身而誠, 樂莫大焉.
, 音洛. , 實也. 言反諸身, 而所備之理, 皆如惡惡臭̖ 好好色之實然, 則其行之不待勉强而無不利矣, 其爲樂孰大於是

强恕而行, 求仁莫近焉. 」 
, 上聲. , 勉强也. , 推己以及人也. 反身而誠則仁矣, 其有未誠, 則是猶有私意之隔, 而理未純也. 故當凡事勉强, 推己及人, 庶幾心公理得而仁不遠也. 此章言萬物之理具於吾身, 體之而實, 則道在我而樂有餘; 行之以恕, 則私不容而仁可得.

孟子曰: 行之而不著焉, 習矣而不察焉, 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, 衆也. 」 
著者, 知之明; 察者, 識之精. 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當然, 旣習矣而猶不識其所以然, 所以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.


孟子曰: 人不可以無恥. 無恥之恥, 無恥矣. 」 
趙氏曰: 人能恥己之無所恥, 是能改行從善之人, 終身無復有恥辱之累矣.

孟子曰: 恥之於人大矣
恥者, 吾所固有羞惡之心也. 存之則進於聖賢, 失之則入於禽獸, 故所繫爲甚大

爲機變之巧者, 無所用恥焉
爲機械變詐之巧者, 所爲之事皆人所深恥, 而彼方且自以爲得計, 故無所用其愧恥之心也

不恥不若人, 何若人有?
但無恥一事不如人, 則事事不如人矣. 或曰: 不恥其不如人, 則何能有如人之事. 其義亦通. 或問: 人有恥不能之心如何? 程子曰: 恥其不能而爲之可也, 恥其不能而掩藏之不可也.

孟子曰: 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, 古之賢士何獨不然? 樂其道而忘人之勢. 故王公不致敬盡禮, 則不得亟見之. 見且由不得亟, 而況得而臣之乎? 」 
, 去聲. , 音洛. , 去吏反. 言君當屈己以下賢, 士不枉道而求利. 二者勢若相反, 而實則相成, 蓋亦各盡其道而已.

孟子謂宋句踐曰: 子好遊乎? 吾語子遊
, 音鉤. ̖ , 皆去聲. , . 句踐, . , 遊說也

人知之, 亦囂囂; 人不知, 亦囂囂. 」 
趙氏曰: 囂囂, 自得無欲之貌. 」 

: 何如斯可以囂囂矣? : 尊德樂義, 則可以囂囂矣
, 音洛. , 謂所得之善. 尊之, 則有以自重, 而不慕乎人爵之榮. , 謂所守之正. 樂之, 則有以自安, 而不殉乎外物之誘矣

故士窮不失義, 達不離道
, 力智反. 言不以貧賤而移, 不以富貴而淫, 此尊德樂義見於行事之實也

窮不失義, 故士得己焉; 達不離道, 故民不失望焉
得己, 言不失己也. 民不失望, 言人素望其興道致治, 而今果如所望也

古之人, 得志, 澤加於民; 不得志, 脩身見於世. 窮則獨善其身, 達則兼善天下. 」 
, 音現. , 謂名實之顯著也. 此又言士得己̖ 民不失望之實. 此章言內重而外輕, 則無往而不善.

孟子曰: 待文王而後興者, 凡民也. 若夫豪傑之士, 雖無文王猶興. 」 
, 音扶. 興者, 感動奮發之意. 凡民, 庸常之人也. 豪傑, 有過人之才智者也. 蓋降衷秉彝, 人所同得, 惟上智之資無物欲之蔽, 爲能無待於敎, 而自能感發以有爲也.
  
Share:

0 개의 댓글:

댓글 쓰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