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년 10월 1일 일요일

평측주의(平仄注意)


시사(詩詞) 창작에 있어 평측이 헷갈리거나 애매한 경우를 종종 경험한다. 아래는 바이두에서 대충 찾아본 것이지만, 인터넷 상에 돌아다니는 것은 설명이 틀린 부분도 많다. 좀 더 정확히 확인하려면 한어대자전을 곁에 두고 운부를 일일이 확인하며 해당 한자의 활용 단어를 살펴봐야할 것이다.

http://words.sinica.edu.tw/
http://words.sinica.edu.tw/sou/sou.html

위의 사이트를 추천한다. 온라인 한어대자전으로 廣韻을 방기했으며, 매우 자세하며 유용하다.

 平声,名词,~侯。仄动词,称~。
王 陽韻,平聲 (wáng):音徨。《廣韻》大也,君也,天下所法。《正韻》主也,天下歸往謂之王。
王 漾韻,去聲 (wàng):音旺。霸王也。《正韻》凡有天下者,人稱之曰王,則平聲。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,則去聲。
(1)統治、領有一國或一地。《詩‧大雅‧皇矣》:“王此大邦,克順克比。”《史記‧項羽本紀》:“懷王與諸將約曰:‘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。’”《新唐書‧竇建德傳》:“唐據關內,鄭王河南,夏有冀方,此鼎足相持勢也。”魯迅《墳‧摩羅詩力說》:“有人攖人,或有人得攖者,為帝大禁,其意在保位,使子孫王千萬世,無有底止。”又封王,使領有一個地區。《漢書‧賈誼傳》:“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,反者如蝟毛而起。”
(2)成王業;作皇帝;稱王。《商君書‧開塞》:“周不法商,夏不法虞,三代異勢,而皆可以王。”《馬王堆漢墓帛書‧經法‧六分》:“其子父,其臣主,雖強大不王。”《史記‧魏豹彭越列傳》:“陳勝之起王也,(魏)咎往從之。”《晉書‧石勒載記上》:“昔陳嬰豈其鄙王而不王,韓信薄帝而不帝者哉﹖”
(3)勝過。《莊子‧德充符》:“常季曰:‘彼兀者也,而王先生,其與庸亦遠矣。’”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:“王,勝也。”《太平御覽》卷八百九十九引《莊子》曰:“聲氏之牛夜亡而遇夔,止而問焉,曰:‘我尚有四足,動而不善,子一足而起踊,何以然﹖’夔曰:‘以吾一足王於子矣。’”
(4)通“旺”。興盛;旺盛。《廣韻‧漾韻》:“王,盛也。”《集韻‧漾韻》:“王,興也。”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‧壯部》:“王,墒借為暀(旺)。”《莊子‧養生主》:“澤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飲,不蘄畜乎樊中,神雖王,不善也。”唐李白《贈張相鎬》:“英烈遺厥孫,百代神猶王。”清王夫之《張子正蒙注‧參兩篇》:“循環迭至,時有衰王,更相為主也。”

 平声,动词,随~。仄去声,名词,随~的人[僕從]。
從 冬韻,平聲 (cóng):《說文》本作从。相聽也。
從 宋韻,去聲 (zòng):《說文》隨行也。《詩·齊風》其從如雲。又《韻會》從天子曰法從,侍從。《書·囧命》其侍御僕從。


 平声,动词,~开。仄去声,名词,名~;
分 文韻,平聲 (fēn):音餴。《說文》別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
分 問韻,去聲 (fèn):名分也。《禮·禮運》禮達而分定。又均也,分劑也。



不 平声(读fóu),疑问,同“否”。仄声,副词,表示否定。
不 尤韻,平聲 (fú):音浮。夫不,䳡也。亦作鳺鴀。又未定之辭也。《陶潛詩》未知從今去,當復如此不。
不 有韻,上聲 (fǒu):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
不 物韻,入聲 (bù,bú):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
不 月韻,入聲 (bù,bú):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


占 平声,~卜。仄声,~据。
占佔 鹽韻,平聲 (zhān):音詹。《說文》視兆問也。从卜口。
占 艷韻,去聲 (zhàn):音𢓕。《廣韻》固也。《韻會》固有也。


令 平声,动词,使。仄去声,名词,命~,县~。今俱仄声。
令 敬韻,去聲 (lǐng,lìng):律也,法也,告戒也。《書·囧命》發號施令,罔有不臧。
令 靑韻,平聲 (líng):脊令
令 庚韻,平聲 (líng):使令

過 平声,经~。仄声,~过,~失。今俱仄声。過字는 해당하는 운부가 각각 다르지만 쓰일 때는 평측양용이다.
過 歌韻,平聲 (guō):音戈。《廣韻》經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
過 个韻,去聲 (guō,guò):《玉篇》度也,越也。《正韻》超也。歌韻同。又過失,獨用。

华 平声,~美。仄去声,~山。
華 麻韻,平聲 (huā,huá):音划。《書·舜典》重華協于帝。《傳》華謂文德。
華 禡韻,去聲 (huà):華山。又姓

行 平声,动词,~走,~为。仄去声,名词,~行。今俱平声。
行 庚韻,平聲 (héng,xíng):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
行 陽韻,平聲 (háng):音杭。《類篇》列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鄭伯使卒出豭,行出犬雞。
行 漾韻,去聲 (hàng):輩行
行 敬韻,去聲 (xìng):《玉篇》行,迹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師氏》敏德以爲行本。발자국, 자취, 민덕으로 행실의 근본을 삼다.

创 平声,名词,~伤。仄去声,动词,开~。
創 漾韻,去聲 (chuàng):始也,造也。《孟子》創業垂統。又傷也。
創 陽韻,平聲 (chuāng):音瘡。《說文》傷也。本作刅,或作創。

任 平声,堪。仄去声,听~,~务。今俱仄声。(姓、地名“~丘”平声。)
任 侵韻,平聲 (rén):音壬。誠篤也。《詩·邶風》仲氏任只。
任 沁韻,去聲 (rèn):克也,用也。又所負也。《論語》仁以爲已任。

当 平声,应~,值。仄去声,恰~,心以为。
當 陽韻,平聲 (dāng):《說文》田相値也。从田,尚聲。
當 漾韻,去聲 (dàng):事理合宜也。《禮·樂記》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。

衣 平声,~服。仄去声,动词,穿~。
衣 微韻,平聲 (yī):音依。《說文》上曰衣,下曰裳。《世本》胡曹作衣。黃帝時人。
衣 未韻,去聲 (yì):服之也。《玉篇》以衣被人也。

论 平声,动词,讨~。仄去声,名词,言~。今俱仄声。
論 元韻,平聲 (lún):音崘。《說文》議也。《廣韻》說也。又《釋名》倫也,有倫理也。
論 願韻,去聲 (lùn):崘去聲。
論 眞韻,平聲 (lún):音倫。言有理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凡制五𠛬,必卽天論。《註》天論,天理也。與倫同。

污 平声,~秽。仄去声,动词,~染。今俱平声。
污 遇韻,去聲 (wù):惡去聲。《說文》歲也。又染也。一曰去垢汙曰汙。
污 虞韻,平聲 (wū):與洿同。《說文》濁水不流也。一曰窊下。
污 麻韻,平聲:音窊。鑿地也。《禮·禮運》汙尊而抔飮。《註》汙尊,鑿地爲尊。

兴 平声,动词,形容词,~起,~盛。仄去声,名词,~致。
興 徑韻,去聲 (xìng):興趣
興 蒸韻,平聲 (xīng):音𨞾。《爾雅·釋言》興,起也。《詩·小雅》夙興夜寐。

观 平声,~察。仄去声,名词,寺~。
觀 寒韻,平聲 (guān):音官。《博雅》視也。《正字通》遠視、上視曰觀,近視、下視曰臨。
觀 翰韻,去聲 (guàn):《說文》諦視也。《韻會》所觀也,示也。

更 平声,三~,~改。仄去声,~加。
更 庚韻,平聲 (gēng):《說文》𢻰也。《九經字樣》隷省作更。
更 敬韻,去聲 (gèng):

吹 平声,口~;仄去声,名词,鼓~。今俱平声。
吹 支韻,平聲 (chuī):音炊。《說文》噓也。《玉篇》出氣也。
吹 寘韻,去聲 (chuī):音𥞃。《廣韻》鼔吹也。《禮·月令》上丁,命樂正入學習吹。

间 平声,中~。仄去声,~隔,离~。
間 删韻,平聲 (jiān):《說文》隙也。从門从月。會意,亦形。
間 諫韻,去聲 (jiàn):《爾雅·釋詁》代也。《書·立政》相我受民,和我庶獄庶愼,時則勿有閒之。

纵 平声,~横。仄去声,放纵。今俱仄声。
縱 冬韻,平聲 (zōng):音蹤。《廣韻》縱橫也。《韻會》或作從。《類篇》東西曰衡,南北曰從。《註》從,與縱同。
縱 宋韻,去聲 (zòng):《說文》緩也。一曰舍也。《博雅》置也。《玉篇》恣也,放也。
縱 董韻,上聲 (zǒng):音總。《禮·檀弓》喪事欲其縱縱爾。《註》讀如總領之總。急遽趨事貌。

和 平声,形容词,动词,连词,~谐,~好,与。仄去声,动词,唱~。
和 歌韻,平聲 (hé,huó,huo):音禾。《廣韻》順也,諧也,不堅不柔也。《書·堯典》協和萬邦。
和 个韻,去聲 (hè,huò):《廣韻》聲相應。《易·中孚》鳴鶴在隂,其子和之。

治 平声,动词,~理。仄去声,形容词,国~。今俱仄声。
治 寘韻,去聲 (zhì):音穉。亦理也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少而理曰治。
治 支韻,平聲 (chí,yí):音持。水名。又音怡。理也。

胜 平声,能承受,~任。仄去声,超过。今俱仄声。
勝 徑韻,去聲 (shèng):勝敗
勝 蒸韻,平聲 (shēng):音升。《說文》从力,𦨶聲。本从舟,省作月。任也。

重 平声,~叠。仄上声,轻~;仄去声,更为。
重 冬韻,平聲 (chóng):音褈。《廣韻》複也,疊也。古人三聲通用,必謂上去異訓,不可通押,此宋人拘泥之過也。
重 腫韻,上聲 (zhòng):音𢝆。《集韻》厚也,善也,愼也。《五音集韻》多也。
重 宋韻,去聲 (zhòng):音緟。《說文》厚也。《增韻》輕之對也。

便 平声,安静,善辩。仄去声,方~。
便 先韻,平聲 (pián):音駢。《爾雅·釋訓》便便,辨也。《論語》便便言。
拼音:pián  韵部:
〈形〉
  • (会意。从人,从更。本义:安适)
  • 同本义
  • 便,安也。人有不便更之。——《说文》
  • 故自谓便人。——《礼记·表记》
  • 或谓救之便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  • 又如:便席(安于席上);便散(安适闲散);便宁(安宁)
  • 轻盈 。如:便娟(轻盈;美好);便体(体态轻盈)
  • 轻捷 。如:便儇(轻捷灵便貌)
  • 善辩 。如:便侫(口才辩巧,善于逢迎,而所言不实);便巧(巧言善辩)
便 霰韻,去聲 (biàn):音卞。順也,利也,宜也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汝所謂便者,不便之便也。所謂仁義者,大便之便也。


施 平声,~行。仄去声,~舍。今俱平声。
施 支韻,平聲 (shī):音詩。《說文》旗貌。齊樂施字子旗,知施者旗也。
施 寘韻,去聲 (chì,yì):音翅。惠也,與也。《易·乾卦》德施普也。

闻 平声,动词,听。仄去声,名词,名誉。今俱平声
聞 文韻,平聲 (wén):音文。《說文》知聞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兪,予聞如何。
聞 問韻,去聲 (wèn):音問。《韻會》聲所至也。《詩·小雅》聲聞于天。 

扁     平声,名词,~舟。仄上声,形容词,不圆。
扁 銑韻,上聲 (biǎn):音匾。《說文》署也。从戶𠕁。戶𠕁者,署門戶之文也。會意。其餘皆借義。凡器物不圓者曰扁。
扁 先韻,平聲 (piān):音邊。扁諸,劒名。扁舟

炮 平声,动词,~制。仄去声,名词,~弹。
炮砲礮 效韻,去聲 (pào):槍砲
炮炰 肴韻,平聲 (bāo,páo):音庖。同炰。《說文》毛炙肉也。

乘 平声,名词,史乘[shǐ shèng];动词,~便;驾。仄去声,名词,车~。
乘 蒸韻,平聲 (chéng):音繩。《廣韻》駕也,登也。《易•乾卦》時乘六龍以御天。
乘 徑韻,去聲 (shèng):音剩。車也。《詩•小雅》元戎十乘,以先啓行。

殷 平声,形容词,富。仄上声,形容词,雷声。今俱平声。
殷 删韻,平聲 (yān):音黫。赤黑色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左輪朱殷。
殷 文韻,平聲 (yīn):於斤切。真韻同。
殷 吻韻,上聲 (yǐn):音隱。雷發聲也。《詩·召南》殷其雷,在南山之陽。或从石作磤。
殷 眞韻,平聲 (yīn):音咽。《說文》作樂之盛稱殷。又凡盛皆曰殷。文韻同。

浪 平声,水名,沧~。仄去声,波~。
浪 漾韻,去聲 (làng):音閬。波也。水激石遇風則浪。
浪 陽韻,平聲 (láng):音郞。滄浪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水出荆山,東西流爲滄浪之水。

教 平声,动词,传授,使令(今仄声)。仄去声,名词,~养。
教 效韻,去聲 (jiào):《說文》作敎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《釋名》敎,效也,下所法效也。
教 肴韻,平聲 (jiāo):使也

颇 平声,形容词,偏~;人名,廉~。仄上声,副词,略,很。今俱平声。
頗 歌韻,平聲 (pō):音坡。《玉篇》不平也,偏也。《書·洪範》無偏無陂。
頗 哿韻,上聲 (pō):音叵。《博雅》少也。又差多曰頗多,良久曰頗久,多有曰頗有。

旋 
旋 先韻,平聲 (xuán):音璿。《說文》周旋旌旗之指麾也。从㫃从疋。疋,足也。
旋 霰韻,去聲 (xuàn):音㳬。遶也。

骑 平声,动词,~马。仄去声,名词,~者。今俱平声。
騎 寘韻,去聲 (jì):音芰。《增韻》馬軍曰騎。《禮·曲禮》前有車騎。
騎 支韻,平聲 (qí):音奇。《說文》跨馬也。《䆁名》騎,支也,兩脚支別也。

量 平声,动词,思~,~力(今仄声)。仄去声,名词,器~。
量 陽韻,平聲 (liáng,liang):音良。審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者量而后入,不入而后量。
量 漾韻,去聲 (liàng):音亮。《集韻》斗斛曰量。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,同律度量衡。

禁 平声,~受。仄去声,宫~,~令。
禁 侵韻,平聲 (jīn):音金。力所勝也,當也,刧持也。《前漢·咸宣傳》猶弗能禁。
禁 沁韻,去聲 (jìn):制也,勝也,戒也,謹也,止也。《易·繫辭》禁民爲非曰義。

誉 平声,动词,称赞。仄去声,名词,名~。今俱仄声。
譽 御韻,去聲 (yù):余去聲。《說文》稱也。《玉篇》聲美也。鱼韻同。
譽 魚韻,平聲 (yù):音余。《論語》誰毀誰譽。《朱傳》譽者,揚人之善,而過其實。譽平聲。御韻同。

雍 平声,和谐。仄上声,古州名。
雍 冬韻,平聲 (yōng):音廱。《玉篇》和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
雍 宋韻,去聲:音㙲。《廣韻》九州名。雍,擁也。東崤,西漢,南裔,北居庸,四山之所擁翳也。

翰 平声,羽~。仄去声,~墨。今俱仄声。
翰 寒韻,平聲 (hán,hàn):翰韻同。
翰 翰韻,去聲 (hàn,hán):寒韻同。

燕.   平声,地名,幽~。仄声,鸟名。
燕 霰韻,去聲 (yàn):音宴。《說文》𤣥鳥也。籋口布翄枝尾,象形。
燕 先韻,平聲 (yān):音煙。《玉篇》國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燕曰幽州。

操 平声,体操。仄去声,节~。今俱平声。
操 號韻,去聲 (cāo):音糙。所守也,持念也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湯客田甲有賢操。
操 豪韻,平聲 (cāo):草平聲。《說文》把持也。《禮·曲禮》謀於長者,必操几杖以從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平仄可通用字考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597846301000ap2.html


 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:根据古代汉语声调“平上去入”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大类,平只包括“平”声,仄包括“上去入”三声。以什么原则来分平仄两大类呢?这是以音长短而划分的。平声是没有升降的,音较长的,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,音较短且是急促的。在近体诗中,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运用,形成了一种有节奏的韵律,给人 “声调铿锵”的视听美感。
  在《平水韵》中,有一些字既是平声又是仄声,在这里,我们姑且称其为平仄可通用字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系统地对平仄可通用字进行研究和考证,以期为格律诗词入门者提供学习和帮助。
  何为通用字?在汉语使用中可相通换用的汉字,即为通用字。通用字包括同音通用、同义通用和古今通用。同音通用指用一个同音字(或音近字)去替代另一个字,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常用性。如中国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故人不耐无乐(yuè)”。“耐”是通用字,“能”是被换用的本字。同义通用指同义字之间的通用。如“才”、“材”二字,在一般情况下,不可混用,但在指“有才能的人”这个意义上是同义字,可通用。如《论语·子路》“赦小过,举贤才”和《伪古文尚书·咸有一德》“任官惟贤材”。古今通用指古今字之间通用,也就是用古字代今字。如表示擒获的意思,“禽”是古字,“擒”是今字。唐代杜甫诗中用“擒”字。而宋司马光等编的《资治通鉴》常用“禽”字。通用字与被换用字,二字字义不相同,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在某个意义上可相通换用。如果二字字义完全相同,则属异体字。异体字间是同的关系,而不是通的关系。
  我们这里所说的平仄“通用”字,是两用之意。与以上的论述有本质区别。而这篇文章强调的是:一个字字形不变,随音调的变化,用法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。



  一、平仄可通用字总表
  为了便于分析,以《平水韵》为考据,我们将所有的平仄通用字进行归纳和总结,特制定《平仄通用字总表》如下:

  http://www.6book.com.cn/Article/ShowArticle.asp?ArticleID=7969



二、平仄可通用字的一般规律
  通过平仄可通用字总的分析,我们不难发现,平仄可通用字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。
  1、可通用字做动词,或与动词组合使用时为平声。如: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(王昌龄《出塞》)中的可通用字“教”,此“教”为“让”之意,做动词用,故为平声。
  其他实例:
  ①横——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(鲁迅《自嘲》)其“横”做动词用,故为平声;又“风雨纵横至, 此非渊明庐。”(宋·晁说之《风雨纵横至》),此“横”与动词“纵”组合使用,故也为平声。
  ②听——“听取蛙声一片”(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)此“听”既做动词用,也与动词“取”组合使用,故亦为平声。
  说明:本规律只是针对平仄可通用字而言,对于不可通用的动词,一般为仄声。譬如:“过”、“送”、“住”、“吻”、“采”等等。
  2、可通用字做名词或助词时为仄声。如:“镇湾庙口桥丁字,炮竹声连毓秀坊。”(清·何淡如《题除夕》)中的可通用字“炮”,此“炮”为“鞭炮”之意,做名词用,故为仄声。而 “炮击”之词,是与动词“击”组合,则为平声。
  其他实例:
  ①磨——“路转风回四面歌,新河磨尽磨盘河。”(宋袁说友《新河》)其“磨盘”为名词用,故为仄声;又“细筑场无隙,轻推磨有音。”(宋·苏辙《杀麦二首》),此“磨”为名词,故也为仄声。
  ②些——“那些愁,推不去。分付一檐寒雨。”(宋·毛滂《更漏子》)中的“此”字做助词用,为仄声。



三、平仄可通用字其义相同字例考
  在平仄可通用字总表中以及在唐诗宋词的实例中,我们还发现,平仄可通用字不仅平仄互用,而且其义亦有不变之字。现归纳如下:
  
  看、患、叹、过、撞、望、忘;
  听、莹、泯、楷、晦、谆、缠;
  敲、挠、廷、浏、吟、砭、巉、拕

  ①看——通用字“看”一般义为“观看”时为仄声,义为“爱护”时为平声。但在不少诗句中却是互用,在仄声位置便是仄声,在平声位置便是平声,其义是不变的。例如:“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”(唐·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)中的“遥看”即观望之义,非“看护”之义,却为平声。又如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《书事》:“本来只道千钧重,看破元无一羽轻。日月光明天广大,不妨啸傲过平生。”其中“看破”之义,也无非用眼观望。而此处却是以仄声。何也?互通也!
  ②患——忧患。在“少而干禄利,老用忘忧患。”(宋·欧阳修《读书》)中,根据平仄交错定律,其“忧患”为的“患”为平声,而在“忧患工催老,飘零敢讳穷?”(宋·陆游《独立》)中,同样是“忧患”一词,其“患”是仄声。
  ③三——再三。在“终篇再三叹,推枕不成寐。(宋·苏辙《和王适寒夜读书》)中,其“再三”为的“三”为仄声,而在“说与园丁重九近,毋烦老子再三催。“(宋·方岳《买菊栽》)中,同样是“再三”一词,其“三”是平声。由此可见,该量词为平仄互用。
  其他实例,便不一一赘述。



四、非平仄可通用字互通例考
  余在诗词创作和阅读中,还发现一些字,虽不是平仄可通用字,但也有一些大诗人在平仄位置上互用。例如:
  ①探——探为十三覃,平声。可是在唐代大诗人李商隐《无题》诗中却用到仄声的位置上。
    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
    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    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
    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
  未名中的“探”便在仄声位置上,难道是李商隐先生不知平仄么?
  ②荫——荫为去声二十七沁,仄声。而在唐代大诗人杜牧《七律·新柳》诗中却用到平声的位置上。
    无力摇风晓色新,细腰争妒看来频。
    绿荫未覆长堤水,金穗先迎上苑春。
    几处伤心怀远路,一枝和雨送行尘。
    东门门外多离别,愁杀朝朝暮暮人。
  “绿荫”应当为“仄仄”,而这里却是“仄平”,不然就律诗而言,就说不过去了。难道说,杜牧先生也搞错了么?
  无独有偶。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也有一首绝句名为《夏意》,这是我无意中从“诗词查询”工具中找到的,原诗抄录如下:
    别院深深夏席清, 石榴开遍透帘明。
    树荫满地日当午, 梦觉流莺时一声。
  这个“树荫”的“荫”决计不可做仄声,做平声才是格律工整。
  这种现象,也许是诗人挣脱了平仄的束缚的一种表现。这里借用过来,以此为例,以证明非平仄可通用字也有通用的事实。
  
五、结语
  平仄可通用字考,虽谈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,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,对于诗词入门者,无疑是一篇前所未有的学习资料,对他们会有良好的指导作用。
Share:

0 개의 댓글:

댓글 쓰기